2025年7月9日,由PayPal联合创始人Peter Thiel与国防科技公司Anduril联创Palmer Luckey共同筹建的Erebor银行正式向美国货币监理署提交国民银行执照申请。这家以《魔戒》中"孤山"命名的加密银行,被业内视为填补硅谷银行倒闭后市场空白的创新尝试,但其"稳定币+加密抵押贷款"的混合模式也引发了对金融稳定性的讨论。
根据公开申请文件显示,Erebor银行定位为"监管最完善的稳定币交易服务商",主要面向虚拟货币、人工智能及国防科技领域的创新企业。其商业模式包含三大支柱:一是提供法币与稳定币的合规兑换通道;二是接受比特币等加密资产作为抵押品发放贷款;三是为国际客户搭建美元体系接入服务。
2023年3月硅谷银行(SVB)的闪电式倒闭成为Erebor银行的前车之鉴。SVB因持有大量长期债券遭遇利率风险,加之科技企业储户的集中挤兑,最终在48小时内崩盘。Erebor在风控设计上采取极端保守策略:保持1:1存款准备金率,贷存比控制在50%以下,且三年内不分红。这种设计旨在避免SVB式的久期错配风险。
但加密元素的加入带来了新变量。Erebor计划将稳定币业务与传统银行业务并行运营:稳定币部分严格遵循1:1储备原则,银行部分则开展加密资产抵押贷款。这种"半传统半加密"的混合架构,既保留了银行创造信用的功能,又试图规避稳定币的信贷扩张限制。
专业分析指出该模式存在两类潜在风险:一是稳定币储备缺乏存款保险和央行流动性支持,面临链上挤兑压力;二是加密抵押贷款在币价剧烈波动时可能引发连环清算。压力测试显示,若比特币单日暴跌30%,按照60-70%的质押率计算,银行资产端将直接受损15%-21%,远超传统银行的风险容忍度。
更复杂的风险传导可能出现在"稳定币脱钩+加密资产暴跌"的双杀情境中。与SVB仅面临利率单因素冲击不同,Erebor需要同时应对法币信用、加密市场、监管政策三重变量的影响。其申请的代理行业务还将涉及跨境资本流动管理,进一步增加运营复杂度。
尽管存在风险,Erebor的尝试反映了金融基础设施迭代的必然趋势。数据显示全球仅剩3个国家完全禁止加密货币,美元稳定币日均交易量已突破500亿美元。传统银行与加密生态的融合需求持续增长,但现有金融机构因合规顾虑难以满足。
Erebor的突破性在于将加密业务纳入银行监管框架运作,这既区别于完全去中心化的DeFi协议,也不同于传统银行的保守姿态。其成败或将验证"监管友好型加密银行"的商业可行性,为后续创新者提供重要参照。正如《魔戒》中孤山财宝终将找到新主人,金融体系的进化也总在风险与机遇的平衡中前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