韩国两大加密货币交易所Upbit与Bithumb正积极评估推出自有公链的可能性,以应对全球交易所基础设施竞争加剧与本土交易量下滑的双重挑战。这一动向被视为韩国交易所在区块链生态布局中的关键战略转型。
当前全球头部交易所已全面启动公链布局。Coinbase推出Base、Kraken开发Ink,Robinhood也宣布加入竞争。背后核心动因是交易所手续费模式严重依赖市场行情,需开拓可持续的多元化收益来源。此外,去中心化交易所(DEX)市场份额突破25%,进一步挤压中心化交易所生存空间。
韩国在全球加密货币市场中地位特殊。韩元交易量长期稳居全球法币交易第二位,有时甚至超越美元。依托这一流动性优势,Upbit与Bithumb成长为资产规模超5万亿韩元的行业巨头。但2021年后,两家交易所交易量持续下滑,用户逐渐流向币安、Bybit等全球平台及DEX,迫使韩国交易所寻求突破。
若Upbit与Bithumb推进公链计划,最可能选择基于OP Stack构建Layer2。该方案无需发行原生代币,符合韩国严格监管要求,且开发复杂度低于Layer1。Coinbase与Kraken已采用该路径,形成成熟参考模型。
另一可行方向是构建韩元稳定币专用基础设施。Upbit已与Naver Pay合作申请稳定币商标,未来可能由Naver Pay发行稳定币,Upbit提供底层链支持。该模式可设计使用韩元支付网络Gas费,类似Circle的USDC Arc Network架构。
交易所还可发行封装资产(如upBTC、bbBTC),将内部巨额流动性导入链上生态。通过一键跨链等用户体验优化,吸引项目方与用户驻留,激活DeFi等衍生商业模式。
非上市股票代币化成为第四大方向。Upbit运营商Dunamu早已运营证券Plus非上市平台,结合Naver的收购动向,可能形成“Upbit提供链上基础设施+Naver负责股权管理”的分工模式,实现传统金融资产的全新数字化流转。
韩国积极监管模式与交易所集团企业身份形成显著制约。原生代币发行几乎不可能,技术团队建设也需时间。但面对交易量萎缩与全球竞争,Upbit与Bithumb需突破传统业务模式,公链或成为最具潜力的增长引擎。
行业观察人士指出,韩国交易所若成功落地公链,将首次把本土市场流动性优势转化为区块链基础设施竞争力,为全球交易所生态发展提供独特样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