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密货币衍生品市场正呈现两极分化:永续合约交易量持续攀升,而期权市场却始终未能迎来爆发。数据显示,加密永续合约月交易量达2万亿美元,是期权市场的20倍。这一现象背后,资本效率成为决定性因素。
2016年BitMEX推出永续合约后,这一产品迅速成为加密交易者的首选杠杆工具。其核心优势在于简单高效——无需交割日期、手续费低廉且杠杆倍数高。相比之下,期权交易涉及行权价选择、时间衰减、隐含波动率等复杂变量,学习曲线陡峭。监管套利也助推了永续合约发展,加密市场不受传统金融2倍杠杆限制,使得20倍永续合约成为可能。
尽管Deribit处理着85%的加密期权交易量,但链上期权始终未能突破1%的市场份额。早期协议如Opyn、Hegic面临抵押品利用率低、Gas费高昂等问题。2020年DeFi Summer期间,AMM模式因对冲失效导致流动性枯竭;DOVs(去中心化期权金库)则在市场波动中暴露出风险管理缺陷。做市商需要跨市场对冲能力,但链上流动性碎片化严重制约了资本效率。
专业做市商对统一保证金系统、即时清算等基础设施有刚性需求。当前Deribit等中心化平台通过API生态和组合保证金占据优势,而链上协议如Derive虽尝试复制该模式,但价差仍高出2-5倍。Hyperliquid等永续合约DEX的成功表明,共享流动性池和原子结算可能是破局关键。随着传统机构重返加密市场,具备跨抵押品管理和深度对冲工具的协议更可能赢得做市商青睐。
加密期权市场目前类似早期CBOE,以投机为主流。但要实现规模突破,需完成三重升级:开发者需构建专业级交易引擎;做市商需获得与传统市场相当的资本效率;产品团队需设计更友好的散户界面。正如彭博专栏所述,当永续合约基础设施成熟后,期权或将迎来自己的"林迪效应"——凭借存在时间带来的稳定性,成为加密金融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