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6月14日,越南国会通过《数字技术产业法》,首次将加密资产纳入国家法律框架,标志着这个东南亚数字经济体正式结束加密货币的"灰色时代"。该法案将于2026年1月1日生效,明确将数字资产划分为"加密资产"与"虚拟资产"两类,并赋予其合法财产地位,为后续税收征管奠定基础。
越南对加密货币的监管态度经历了戏剧性转变。2017年越南国家银行曾明令禁止比特币作为支付手段,而2024年政府高层变动后,政策明显转向包容。最新法案不仅承认加密资产的民法属性,更要求实施严格的AML/CFT措施,直接回应FATF将越南列入灰名单的监管压力。数据显示,越南目前加密资产持有率达20.95%,年交易规模超千亿美元,这种市场体量倒逼监管框架加速成型。
新规确立了越南国家银行、财政部、公安部等多部门协同监管体系。其中财政部主导税收政策制定,正推进加密交易试点,拟参照股票交易征收0.1%流转税;公安部则重点打击洗钱犯罪。值得注意的是,岘港已获批开展USDT支付试点,这种区域沙盒机制为全国性监管积累经验。
尽管《数字技术产业法》未直接规定税率,但其对加密资产的明确定性为征税扫清障碍。财政部草案显示,未来可能对个人加密利得征收5-10%个税,企业适用20%标准税率,同时考虑给予交易所前五年10%的所得税优惠。这种差异化设计既保障财政收入,又避免扼杀市场活力。
越南的监管转向折射出新兴市场对加密经济的务实态度。通过将区块链技术纳入国家战略清单,越南正试图在风险防控与创新发展间取得平衡。分析人士认为,随着配套细则陆续出台,越南或将成为东南亚首个实现加密市场全面合规化的国家,这对泰国、马来西亚等邻国形成直接竞争压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