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8月,首批步入Web3职场的00后开始出现“退圈潮”。高薪、远程办公、扁平化管理曾是这个行业的光环,但如今,理想主义褪色、行业全面向“钱”看齐,让这群年轻人选择转身离开。
“我不想工作了”,2025年一次周中会议上,22岁的Golem在屏幕前坦言。作为Odaily星球日报的记者,他曾在2023年以实习生身份进入Web3行业,满怀对去中心化、数据所有权和金融变革的期待。然而两年后,他发现自己陷入低能量与茫然。
尽管Web3职场具备高于同龄人的薪资、远程自由、无打卡等福利,但Golem认为,这个行业已从“改变世界”沦为“来钱快的渠道”。2024年至2025年间,VC低价筹码砸盘、Meme币社区泡沫、借壳上市寻“新钱”等现象,让他意识到技术叙事背后唯有逐利。
与Golem相似,多位00后Web3从业者已悄然转型。王岳曾在VC实习,后加入Web3企业,2025年7月末他离职投身外贸创业。“炒币投机能力有限,实体行业做实事更合适”,他坦言。
浙大毕业的桃子将Web3视为理财副业,毕业后选择回家乡做公务员。“生活大于工作,Web3不适合作为主业”。另一位创业者小雨所在的团队原计划布局Web3,但因业务闭环难题,最终暂停了相关规划。
甚至享受行业红利的大和也持观望态度。“Web3工作太不稳定,赚够钱可能考公”,这位月薪过万的应届生表示。
Golem的经历折射出Web3行业的双重性:一端是加密资产被传统金融吞没,另一端是内卷化生态中服务加密精英的短期项目。这种割裂让许多曾怀理想的年轻人感到虚无。
“这个行业除了重新分配财富,能让世界更美好吗?”Golem在昆明滇池看到随浪浮动的草方块时,联想到自己身在加密海洋中的迷失。他认为,Web3亟需超越投机属性,回归技术赋能本质。
业内分析指出,00后Web3打工人的退圈现象,反映出行业早期理想主义与商业化现实的冲突。如何平衡创新、可持续性与经济效益,将成为Web3未来发展的关键挑战。